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合同能源管理 上海的机遇和挑战


  水泵系统节能、压缩空气系统节能改造、热力系统节能改造、空调制冷机节能……先节能后付钱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9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2006全国合同能源管理高层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上,多位政府官员和专家就目前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上海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实施三年成效初现

  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谢仲华透露,目前,上海能源消费总量已达8000余万吨煤,这对地域空间及资源有限的上海是一个巨大挑战:除了少量从东海引进的天然气外,上海能源几乎都靠外地调入。因此,利用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步伐,成为上海的选择。

  上海的合同能源管理兴起于2002年10月,在此后的3年中,上海已经出现了一批能源服务公司,其中约有40多家专门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在市合同能源管理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备案登记,完成了各类节能项目300多个,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年节约能源25万吨标准煤,减少用电负荷130MW,年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粉尘70吨,全部投资预计在3年左右可回收。

  有不少企业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受益。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是上海首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总投资240万元,项目完成后企业节电61%,9个月就回收50%投资。经3年来的跟踪,平均节能68%。

  面对挑战解决之道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改造的一个新机制和新模式,因此仍然受到原有观念、机制和体制的制约。谢仲华指出,有不少用能企业普遍存在能源核算大锅饭,节能无考核,效益与己无关的状况,缺乏应有的动力和压力。

  而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公司也面临融资难题,目前服务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项目多数投资额在50万元-150万元之间,银行和担保公司对此热情不高,而且通道较窄,项目的融资成本较高,极大多数的企业因此发展受阻。

  还有一些用能企业不重视能源效率评估,缺少责任人来分管该项工作,对于节能服务公司的咨询几乎没有认识。这些企业在节能到底是企业自己应该做,还是国家要你做,理念上认识模糊。

  此外,部分项目量化困难。节能量存在动态变化,很难控制运行管理的不确定性,诚心体制的缺失还存在个别企业弄虚作假的情况,影响了节能服务公司的健康发展。

  谢仲华表示,政府应该进一步出台鼓励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管理办法”;规范市场,加强引导、协调;对参与开展合同能源的节能服务公司、企业和节能中介单位、节能服务中心等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及鼓励;对使用被省级和直辖市以上权威单位认可的“节能产品”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政策优惠;同时要加强国内外交流,加强宣传、培训和节能人才培养。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