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碳交易试点展开方案竞赛 三大难点待解

2012-02-21 10:10
科技潮人
关注

  配额分配、交易机制、惩罚机制成难点

  2012年伊始,“碳交易”突然成为热门词汇。在欧盟征收航空碳排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时,春节长假前,国家发改委宣布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标志着国内碳交易开始实质性地启动。

  实际上,地方上的动作早已经开始。据记者了解,各地的具体试点实施方案早已出来了,只是还没确定何时获批。而目前各个碳交易试点在运作中存在三大难点--配额分配、交易机制的设计和惩罚机制的建立。

  七省市试水碳交易,对于中国减排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但对最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类似环境交易所而言,可能将是行业整合的开始。

  展开方案竞赛

  环境交易所作为碳排放权交易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交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据记者了解,目前被指定为碳交易平台的环境交易所有北京、上海、天津和武汉。而广州环境资源交易所和深圳排污权交易所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估计问题不大。重庆也正在积极推进碳交易工作,重庆碳交易中心预计今年年初挂牌。

  北京环交所总裁助理毕建忠透露,北京试点方案已经上交发改委,不过细节目前还不太清楚,他认为,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如工业、建筑行业,将优先纳入试点。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林健也表示,电力等高能耗行业可能将纳入上海试点,避免直接涉及日用品等民生行业。指标分配考虑历史排放量,同时给新增企业预留空间。

  业内人士称,各地的实施方案,并不定由当地环交所主导,而可能由当地主管部门统筹制订,各地都考虑自身的产业结构,制定实施方案。

  虽然只是猜测,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电力、钢铁、水泥、化工、有色这些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从全国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被纳入试点的。而试点总体的原则可能是进行排放总量控制,将指标分配到各个省市,由省市分配到行业,最终分配到企业执行,因此具有强制性。

  其他试点的工作也紧锣密鼓。

  天津排污权交易所负责人表示,获得的亚洲开发银行75万美元赠款将用于区域碳交易平台设计、部分软件开发和部分硬件购置,并为交易平台的调试提供支持。该交易平台计划于2013年投入运行。该所还将积极推进开发自愿碳减排交易产品,研究推出基于交通、会议等形式的碳交易模式,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做大交易量。从需求、供给两方面入手,推动交易。

  湖北环境资源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12月以前将以湖北省政府名义发布《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随后相关交易规则、交易实施细则等文件陆续出台。年中将启动湖北碳交所组建工作,并根据交易规则和注册登记规则,设计开发交易平台和注册登记平台两大软件平台,11月前完成平台建设工作;计划在6月以后确定参与碳交易企业名单,并对企业进行碳资产盘查内审员培训,11月针对已开发好的交易平台和注册登记平台,对企业人员进行平台操作培训,指导企业如何管理企业碳排放配额。

  广东全省的碳排放总量摸底工作已大体完成,下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确定总量控制以及分配排放权,相关工作将力争在2013年3月前完成。同时将借鉴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碳排放交易体制机制建立的经验,提出适合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本思路与可行方案,并选择广东省典型行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深圳则将采取以强制性碳交易为基础的方案,提出了“1亿吨/年”的总量限制和“3000家企业”的参与范围。

  三个难点待解

  碳交易要分五步走,首先是总量设置,第二是配额分配,第三是核证注册,第四是交易,最后是惩罚机制。

  据武汉环境资源交易所张经理介绍,目前碳交易有三大难点待解。

  首先是配额分配。先分配哪些企业?这涉及到公平问题。各个行业应分配多少?分配多了,碳交易市场上就只有卖方,分配少了就只有买方,这是一个度的问题。此外,在碳排放配额实施中,地方政府作为监管者对行业、企业的约束力到底几何。譬如,地方上的央企如何纳入排放配额实施是个问题,因为很难受地方政府管控,但如果不纳入,会漏掉主要排放大户。

  目前对央企的排放考核有条条和块块两个体系。如果将来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推广,这一问题就不存在了,央企就等于受到条条块块双重约束和保险,地方在考核压力下不会纵容央企,央企同时也受到垂直管理部门的压力,不敢懈怠。

  “就目前而言,针对央企,还要看具体实施方案中地方政府和中央垂直部门的协调。”张经理补充说。

  其次是交易机制。张经理表示,目前国外碳交易都是采取证券化的模式,而国务院38号文却明确规定产权交易所不能从事类证券化交易,这让原本大家都认为可行的问题变得比较迷茫。目前只能在政策范围内先尝试,边走边看。

  最后就是惩罚机制。如果依靠自愿减排或自愿交易,没有最后的惩罚机制,之前的一切也只是空谈。张经理表示,这最关键要设定一个限额,超过限额就要接受罚款。如果想排放,有两种渠道,一种是自我投资,开发新技术,还有一种上市场上买。这种交易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对企业有激励,谁投资谁受益。但是,罚款多少,标准如何制定,此外,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政府是否有能力进行有效监管,各方能否保证企业进行诚信交易,这都亟待解决的问题。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