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尴尬:没有赢利能力

2012-05-07 09:27
苏子言岁月
关注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既要政府大力引导,但真正的推动力量,则是汽车企业。正如专家所言,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新能源汽车是否成功,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

  那么,企业是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他们在推进产业化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南方都市报主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论坛上,来自东风日产、比亚迪、上汽集团、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的高层代表,就这些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参与这场沙龙的企业代表分别有: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徐建明,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云飞,上汽集团新能源和技术管理部总监黄晨东,奇瑞新能源汽车总经理刘心文,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由毅,业内资深评论家吴迎秋主持了这场高端沙龙。

  对话:合资自主品牌可以共享纯电动技术

  主持人:我们看到像新能源,特别像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在全球大家有很大的争议,大家一致看好几个企业的技术,比如像日产的LEAF聆风,在北美都有销售,反响还不错。但是这种技术是日产的核心技术,这种纯电动的技术,能不能被东风日产这样的合资企业使用?与此相关的是,东风日产的合资自主品牌启程,未来推新能源车,是不是可以从日产的新能源技术里得到借鉴?

  徐建明:对这个问题,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日产聆风的技术,作为东风日产,是在整个合资的框架里面是可以共享的。对于我们自主品牌启程,不仅仅是一个共享的问题,还需要在日产技术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创新,这种创新会适应我们中国的一些环境,最后形成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才能成就启程品牌,否则就不是了。

  比亚迪:汽车给房子供电不是梦

  主持人:刚才论坛上王秉刚老师在讲我们刚出台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时提到,鼓励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当然做到这点是很难的。但我看到这次北京车展,比亚迪带来了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这一技术号称全球领先,它到底领先在哪里?

  李云飞:这次北京车展比亚迪带来了三项技术,其中一项是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我们知道电动车用的是直流电,电网的交流电变成电动车使用的直流电,通过充电机转换一下才可以;而我们的技术直接忽略了充电机,直接由电网对电动车大功率交流充电。在这个意义来讲,电动车充电站的投资基本上是零。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