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南水北调东线治水隐忧:技术治污是把双刃剑

2013-10-29 10:58
科技潮人
关注

 

  但这些废水在官方的表述中,有着意外的用场。在山东省南水北调局的汇报材料中,过去城区的那些“臭水沟”、“垃圾带”的河道因为蓄入中水后,重新浮现了“亮丽的水面”。

  而灌溉效益也屡被强调,山东滕州市利用截蓄的中水灌溉,使灌区小麦提前浇上了返青水,灌溉成本由原来的每亩30元降低到8元。

  但不止一位专家表达了担忧,至少目前对于中水长期灌溉的效果和风险缺乏基础研究。山东省环科院的彭岩波更是直陈,中水灌溉导致的生态问题,“有,肯定是有的”。

  而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曙光更担心,被截住的中水因为流动缓慢可能引发藻类问题,从而与污水自净的初衷背离。

  东线共有截污导流工程33项,那潭比西湖还大的季节性死水不知还会有多少。这些一年只有4个月流动的水,“一定会产生一些问题。”他说。

  这一切,老运河边的居民一无所知。微山县青山村村民李玉江觉得,老运河原来的水很臭,现在好多了。至于河里的水已悄悄变为中水,以及可能的效益和风险问题,他全然不知。

  把人工湿地当花瓶

  如果这些截蓄的中水不慎在调水季流入干线,必将直接影响东线水质。

  山东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小明认为截蓄只是权宜之计,“每个地方都是自有流域的,碰到下大雨发大水,谁能控制得了?”

  人力控制不了天灾,但可以再上一道保险,让这些中水截蓄后,进入人工湿地,进一步改善水质。

  按照治污规划,南四湖于各入湖河口建设湿地处理系统,形成入湖污染物的生物强化处理系统。

  过去的数年间,济宁市已建设和修复人工湿地23处、共17万亩,另有21处还在建设中。有据可查的科学试验表明,人工湿地对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作用非常明显,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0%左右,氮、磷的去除率可达60%左右。

  山东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张建曾经在微山县挂职副县长,在他看来,提升水质一般只能通过吸附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特殊手段弥补,那意味着惊人的投入,而人工湿地显然是一种“简单粗暴而又有效”的技术。

  但现在,当年的支持者们发现,技术的维新并不能遮蔽现实问题。好看的湿地风光背后,是地方财政巨大的“负担”。

  济宁市已建成的十余万亩人工湿地和湿地修复工程,约4000万元的年运行费基本全部由所在地方财政承担。正在建设的微山、南阳、独山三岛湿地总投资约2500万,其中省里投资600万,其余则由县里负担。

  现在,新薛河人工湿地交给了微山湖矿业集团管理,这家企业号称已投入3亿元打造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力争创建AAAAA景区;在聊城,部分人工湿地则被效仿承包给了企业。

  而媒体已经不止一次地曝光了在湿地内兴建的高尔夫球场。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将人工湿地打造成旅游景点的冲动正在地方政府心中暗暗涌动。

  微山县环保局副局长踪剑说,“表面流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是20年,20年之后就不起作用了。”这个“使用寿命”让这个技术治污的前景,倍添压力。

  而那些已经“遍地开花”的人工湿地,建设时既没有规范标准,建成后也没有验收标准,各个地方都在自行探索建设工艺,在专家们眼中,这将埋下很多未知数。

  很多湿地都部分使用了潜流湿地的技术,需要铺设管道和石子。张建说,这种湿地容易堵塞,一旦堵塞,湿地的生态功能就会大打折扣。

  这还是一项与自然谈判合作的技术。不同于冰冷的机器依仗严格的制度和管理就可以稳定运营高枕无忧。湿地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每一样的生死荣枯都可能会影响着整体效用。

  冬季是植物休眠期,正是南水北调的调水期。包括微山县南水北调局副局长王成金在内,很多人都担心此时的湿地降解能力会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干线水质。

  而人工湿地现在的水生植物有十几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和淘汰留下的,选择的标准是根系发达、无机盐吸收能力比较强的物种。有官员就说:“湿地恢复的进程中,一些原本在微山湖湿地中没有的动植物开始出现。比如水遁草,今年已经连片了,类似这样外来入侵植物对于微山湖原本的生态环境的平衡是破坏还是贡献,结果还不得而知。”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