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热预处理对酸碱强化污泥发酵产酸过程的影响

2014-01-27 11:30
潇纵
关注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尽管其具备低耗高效等特点,但是生物法却无法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二次污染物———剩余污泥。至 2011 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 3 135 座,处理污水量 496.4 亿 m3,脱水污泥产生量接近 3 000 万 t。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促进下,城镇污水处理率的要求将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剩余污泥量会越来越大,其处理处置则变得更加紧迫。

  目前,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成为了污泥资源化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天然屏障作用,降低了细胞分泌的水解酶对有机物进行水解的速率,限制了复杂有机物的溶出和大分子的水解算换,故而污泥的水解成为了厌氧厌氧发酵产酸的限速步骤。因此,适当的采用预处理技术可以强化污泥水解,破坏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打破污泥中由微生物及附着在菌胶团上其他物质组成的絮体,使微生物细胞内大量的有机物质释放到液相中,增加污泥液相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缩短污泥厌氧酸化时间,提高污泥产酸效率。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酸处理、碱处理、臭氧法)、物理法(热处理、机械处理法)、生物法(酶处理法)。其中,酸碱处理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认识,但是,剩余污泥经过酸碱预处理后,复杂有机物(如蛋白质、总糖、脂肪等)难以得到完全水解。由此表明,为了实现剩余污泥中复杂有机物更完全的水解,必须进一步强化酸碱处理。本文拟采取热处理与酸、碱调控技术相结合处理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通过考察污泥的挥液相中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与溶解性有机物(包括溶解性蛋白质、总糖、VFAs)的增加,研究热处理技术对酸、碱调控产酸效能的增益效果,以期为剩余污泥产酸的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污泥来源

  试验采用的剩余污泥取自沈阳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取回的剩余污泥先在 4 °C 条件下沉淀浓缩 24 h,排除上清液后测定污泥特性如表 1 所示。

  1.2 预处理实验

  取 1 L 浓缩污泥,分别置于 5 个相同的血清瓶中,在进行厌氧发酵之前,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处理方式如表 2 所示。其中,酸、碱调节分别采用 5 mol/L 的HCl 和 NaOH 溶液,热处理则统一在 90 °C 水浴锅中恒温加热处理 2 h。随后,向经过预处理调节后的污泥中通入 N2,以吹脱瓶内多余的空气,用胶塞密闭后,再用铝箔压紧瓶盖,放入 35 °C 恒温气浴摇床中,在 120r/min 速度下进行发酵。每 4 h 取 15 mL 污泥混合样品,先于 8 000 r/min 条件下离心实现固液分离,在测定溶解性有机物之前,离心后上清液先用 0.45 μm 的微孔滤膜过滤之后进行测定。

  1.3 样品指标测定

  pH 采用 pHS-3C 精密 pH 计(上海雷磁,上海)测定。MLSS、MLVSS、SCOD、NH4+-N、PO43--P 采用国际标准方法测定。溶解性蛋白质采用 Lowry 法测定,同时以牛血清蛋白溶液为标准品;溶解性总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同时以葡萄糖溶液为标准品。

  挥发性脂肪酸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GC 测定仪器为 Aglient 7890A (Agilent Technologies Co. Ltd.,USA),GC 测定步骤和参数设置则参照 Yang的方法:首先抽取 1.0 mL 离心后的上清液于 1.5 mLAglient GC 专用棕色小瓶中,加入 85%甲酸酸化样品使得样品 pH<3.0,随后直接进样至气相色谱仪中进行测定,GC 检测器为氢离子火焰检测器(FID),色谱柱为 HP 19095N-123 毛细管柱 (35 m×0.53 mm×1&mu;m)。色谱条件如下:载气为 N2,流量为 60 mL/min;柱温、进样口温度以及检测器温度分别为 240、170、240 ℃;采用分流模式进样,分流比为 1∶1。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