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建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节能化之路势在必行

  一切建筑生产方式的发展都与时代密不可分。随着二战后,英、法、德、日等国家由于遭受战争破坏,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丧失,出现严重房荒。建筑业也必须改变由人工生产而导致的产品不定、单体型生产、流动性大、生产周期长等缺点。至此,建筑工业化踏着时代的鼓点,应运而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工业化生产在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普及,应用达到60%以上。目前,世界普遍认为,建筑工业化是有效提高质量效率、降低能耗的建房方式。

  工业化建筑与普通建筑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化建筑的门窗、楼梯间、卫生间、壁橱以及成套厨房设备均可同时在工厂内生产安装完成,再运输到工地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技术被称作预制技术。

  工业化建筑的优势不胜枚举,建筑结构性强、坚固、抗震、防水、质量和进度可控,生产过程更节能环保,还可大大提高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正在我国进行,而且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无疑,建筑产业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遗憾的是,中国的建筑业仍然停留在使用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生产的经营方式,质量问题与环保问题层出不穷,建筑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所以,建筑工业化是必经之路,是未来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我国建筑工业化应用不足1%

  数据显示,全球600个城市将出现2.5亿个新家庭,85%(即2.125亿个新家庭)来自新兴经济体国家,其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无疑,在城市化、全球化、工业化的持续推动下,中国对住宅的需求将保持强劲增长。

  然而建筑工业化尽管市场前景诱人,并且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和标准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实践,在国内,建筑工业化推广起来却举步维艰,应用尚不足10%。

  调查显示,尽管普遍认同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方向,但不少房企称短期不会采取工业化方式建设项目。“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这句话比喻目前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态再贴切不过,究其原因有三。

  从市场角度来看,成本是建筑工业化初期推广的一大瓶颈。由于建筑工业化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巨大,当应用规模相对较小、工业化的规模优势得不到释放时,其单位建设成本就会较高。即算是远大住工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其成本也与传统方式不相上下。因此,在过去人口红利优势明显劳动力较为廉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更加倾向于大量使用劳动力而非通过技术创新去提升盈利空间,开发商应用动力也不大。如万科早年就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在预制率为30%的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建安成本要比传统建筑贵200多元,

  此外,社会对建筑工业化的认知度较低是另一个制约因素。目前市场更为关注的是房子的价格及其升值空间,而非建筑品质。在价格因素的干扰下,购房者并不青睐高品质的工业化建筑。同时,购房者对“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的建筑方式心存误解和疑惑,以至于对建筑工业化的接受度并不高。

  除了市场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角色的缺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刘志峰认为建筑工业化推广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不够重视,法律法规不健全,标准技术体系不健全,配套政策缺位,奖励政策等措施没有落实等,造成建筑工业化骨干企业少,难以形成产业良性发展氛围。

  远大住工总裁唐芬十分认可刘志峰的观点。据唐芬介绍,以远大住工现有的技术,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可实现节地20%、节材20%、节能70% 、节水80% 、节时70%,并使质量、进度和成本进入可控范围。然而,建筑工业化推广步伐却比较缓慢,“政策扶持是一个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石,在我国现行制度下,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任何一个新兴产业要取得快速良性的发展,会很艰难。”唐芬直言不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