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我国清洁能源技术的政策保障机制现状分析

2014-06-25 00:01
夜隼008
关注

  2009年12月7日,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会议将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上升到全球的高度,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之一,而清洁能源技术竞争将决定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博弈的格局和走向。清洁能源是指在发电过程中对空气、土壤和海洋等不会造成任何污染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及通过新技术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再利用等,具有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和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寻求和开发利用环保高效的清洁能源,促进能源与环境发展的良性循环,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战略选择,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相继从税收优惠、资金投入等方面大力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寻求一条经济社会进步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我国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国清洁能源产业仍然面临财政投入不足、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和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如何充分发挥政策的保障作用以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缓解制约中国能源发展瓶颈的当务之急。认真研究国外促进清洁技术发展的政策实践,并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构建政策保障机制以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抉择。

  1、我国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政策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各项政府示范工程的推广,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已取得重要进展。据德国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统计,按风力发电及其他清洁技术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对全球38个国家排名,中国环保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最快,平均每年增长77%,清洁技术产值超过440亿欧元(640亿美元),占GDP的1.4%。我国正从一个清洁能源技术进口国跃升为主要的创造国。目前,在能源领域,我国已初步构建了一个政策体系,主要包括法律、产业政策、能源发展规划、政府规制政策等多种工具,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来说,我国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方面。

  1.1 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财政投入不足

  清洁能源产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产业发展初期的高投人、高成本是制约其技术商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因此,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对于清洁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财政资金对清洁能源发展投入不足,导致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缺乏动力,主要表现在:我国中央一级每年安排的清洁能源科技攻关费用过少,且大多数经费被机构运转和人员经费所占用,各级政府也未把清洁能源发展相关项目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和计划之中,导致我国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资金严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清洁能源的需要。此外,当前并没有一个关于上下级财政之间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规范、可行的转移支付办法,上下级政府间的支出职责不清,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地方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积极性。

  1.2 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

  为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缺乏对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整体把握,我国税收制度并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配套调整。与国外相对完善的能源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税收支持清洁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的作用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第一,税收优惠措施比较单一,大多数限于低税率、减税、免税等直接的税收减免,而对投资抵免、加速折旧、提取准备金等间接优惠政策手段却较少利用,无法充分发挥降低清洁能源成本使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作用。第二,税收优惠政策分布过于零散,例如,在所得税方面,国家还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清洁能源发展所得税优惠办法,只是一些地方根据当地情况对某些清洁能源企业出台了部分优惠措施。第三,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范围过窄,促进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的税种主要集中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上,而没有充分发挥其他税种如车辆购置税对购买清洁能源汽车的激励作用,不利于清洁能源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1.3 扶持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力度不够

  清洁能源产业一般投资周期长,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较长的产业链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才能实现。由于缺乏产业政策的强有力扶持,目前,我国多数清洁能源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产业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例如,我国电网基础设施在电力的高效传输、运维管理、调峰等方面难以适应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第二,产业规模小,结构问题突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产业规模小,清洁能源产品的生产能力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产业的比重还处在较低的水平。第三,清洁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缺乏。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过度依赖国外,核心的关键技术尚处在引进消化、联合设计的阶段,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不利于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