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深度】我国七大碳交易试点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6-07-21 09:57
瑾年Invader
关注

  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体制创新,能否准确理解并发挥好市场机制在全国碳市场中的作用,决定了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成败。我国的7个碳交易试点运行3年多来,在发挥市场机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分析,并及时加以完善,以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市场机制由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构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其中价格机制是贯通三大机制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核心与主线。

  1.碳市场的供求机制

  碳配额本质上是一种依法核发、逐期注销的信用资产,并且作为市场供给方的控排企业具有显著的进入门槛,因此碳市场的供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区别于普通商品市场的独特性。

  一般地,碳市场配额的供给由控排企业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卖出的数量决定。企业的卖出意愿取决于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意识和能力,能够卖出的数量则受多重因素影响:首先是企业所获得的配额分配总量,其次是由企业的产量水平、减排技术和减排努力程度共同决定的企业实际的碳排放量,最终能否顺利卖出还取决于市场流动性状况。

  碳市场上对配额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控排企业履约的刚性需求,影响因素包括政府的履约约束力度和惩罚机制;另一类则是非控排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如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各种大型公共活动和社会各界的碳中和需求等。对于前者,履约的刚性需求与供给侧的初始分配量息息相关,通常数额有限且呈现周期性,特别是在碳市场建设初期,纳入企业数量较少、碳资产管理能力普遍不足,履约前一两个月交易集中、行情井喷,导致企业不得不以高成本履约,与碳市场以最低成本实现减排的初衷相背离。而众多的非履约市场参与者因交易目的、预期和策略不同,对同一信息和价格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交易需求更加分散和多元,可以有效提高流动性、稳定市场价格,最终熨平碳市场的周期性供求波动,实现最低成本节能减排。

  从供求机制来考量,我国的7个碳交易试点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配额分配偏松,造成配额供给过剩。政府分配配额的松紧直接决定了碳市场的供给,目前试点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由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政企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世界各国碳市场的经验都一再表明,碳市场具有配额分配过多的内在倾向,特别是在碳市场建设初期。我国各试点地区第一批纳入的控排企业基本都是该地区的高排放行业,试点的配额分配往往都是参照控排企业前几年的产量和碳排放量作为分配依据。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容易在分配配额后,由于生产减少导致碳排放减少,进而配额超发,再加上试点期间需求有限,政府又缺乏市场回购等调控手段,导致市场配额过剩,多数试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不断走低,基本失去碳价格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的作用。

  市场需求不足,投资主体有待丰富。投资机构和个人入市可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和大量资金,便于减排的控排企业实现经济价值,可以增加市场需求,化解配额分配过多的风险。但多数试点地区对投资主体设置的入市门槛普遍偏高,运行初期甚至部分试点地区不允许个人入市,针对投资机构也设置了会费、年费和开户费等苛刻条件,增加了入市成本,影响了投资主体入市积极性,在需求本就有限的碳市场初期进一步减少了需求。

  市场流动性较弱,交易持续性不足,有限的交易主要集中在履约期。市场流动性是实现市场激励机制的关键,是控排企业减排剩余配额实现经济价值的保障。由于配额分配整体偏松,控排企业碳资产管理意识和能力相对不足,当前试点碳市场配额现货日均交易量绝大多数不足万吨。多数试点交易间断严重,零交易量天数占比超过30%,控排企业交易主要集中在履约期,造成履约成本偏高。

  2.碳市场的价格机制

  理想的碳市场价格机制应能够通过传递价格信息来反映供求关系,引导控排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和碳资产管理策略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理论上碳价格是由配额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形成的均衡价格,此均衡价格等于企业的边际减排成本,实际的成交价格围绕此均衡价格上下波动,均衡价格引导企业的中长期投资决策和行为。配额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时,均衡价格下降,减排收益减少,不利于促进减排,反之则反;配额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时,均衡价格上升,减排收益增加,有利于促进减排,反之则反。因此,要发挥价格的引导作用,实现市场的激励机制,就要从紧配额供给,增加市场需求。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