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影响几何?

2019-06-08 00:05
来源: i能源

从能源供应侧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正在进入油气生产的“全盛时代”。尽管该国可再生能源依然保持迅猛发展态势(201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7420亿千瓦时,较2008年接近翻倍),但由于可再生能源在该国消费占比不足10%,总体份额较小,表现更为抢眼的无疑是美国油气产量的迅猛增长。

随着近年来油价逐步回暖,2018年美国油气行业继续高歌猛进,呈现“烈火烹油”之势:原油产量创下1096万桶/日的历史新高,较2017年增长160万桶/日,增速高达17%,超越1970年代最高水平,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EIA预计其2019年和2020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230万桶/日和1300万桶/日。

天然气生产同样创下历史新高,2018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平均为1013亿立方英尺/日,比2017年增长11%。根据有些机构预计,到2025年美国将贡献全球新增油气产量的1/2。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美国进入油气开发的全盛时代,大量廉价的油气资源供应,使得美国从跨越能源“不可能三角”的视角来看,也交上了一份较为靓丽的成绩单。

原油对外依存度方面,正如佩里部长所说,“能源独立对美国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响亮的口号,而是一个已经实现的事实。”

美国原油进口量从2005年的1010万桶/日下降至2018年的770万桶/日,去年原油出口增至200万桶/日。2018年美国石油贸易规模量达到1750万桶/日,油品净进口降至230万桶/日,这是自1967年以来的最低值,根据EIA的预测,美国未来30年内都将是石油产品的“净出口国”,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能源产品价格方面,美国天然气价格目前稳定在2-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明显低于欧洲NBP价格和亚太LNG现货价格)。美国汽柴油价格也长期位于发达国家较低水平,2018年美国夏季普通汽油平均售价为2.76美元/加仑(仅相当于人民币5元/升);电力价格在12-14美分/千瓦时之间(折合人民币0.7-0.8元/千瓦时)。美国能源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08年的接近10%下降至2017年的6%左右。

从碳减排的角度看,美国碳排放量已经重回1990年水平,相较2005年下降了14%(同期电力部门碳排放下降28%)。尤其是2017年美国的碳减排表现更是“一枝独秀”,同比下降了4200万吨,在所有国家中降幅最大。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电力行业燃料结构的变化,燃气发电及可再生能源电力取代煤电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的喜与忧

作为全球头号强国,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势必将对全球政经格局演变、能源生产消费格局走势以及气候变化进程带来深远影响,也将给石油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带来的一个积极正面的因素是,美国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产能进入国际市场,将冲击传统以欧佩克为主导的石油市场格局,进一步增加市场流动化,提升石油市场的市场化程度,给全球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能源产品选择。对亚太地区的许多油气进口国来说,总体上看这是利好消息,很多油气企业也将获得美页岩油气的投资机会。

从全球环境治理角度看,中短期内,天然气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上升,以及新能源快速发展,将为美国国内碳减排做出贡献。

大量美国天然气产品输入其它国家(EIA预测到2050年美国天然气出口或将达到280亿立方英尺/日),也将为全球其它地区的碳排放和环境治理做出贡献。

但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也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体现在地缘政治方面,未来全球石油供给侧或将突出表现为美国、俄罗斯和沙特三个“千万桶俱乐部”之间不稳定的“三角博弈”,美国如何处理与欧佩克的关系(近期美国对欧佩克的反垄断立法闹得沸沸扬扬)、如何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佩里今年讲话中谈及正在成立跨大西洋能源联盟与俄罗斯竞争),中东和俄罗斯是否会联手对应美国?这些问题目前尚无答案,但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无疑将意味着全球地缘政治博弈进入新时代。

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大幅增加,也将为全球石油市场注入结构性变化,导致传统石油行业预测供应、测算投资需求的模式受到根本性颠覆。

未来国际石油市场走势将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预测难度将进一步增加。正如《石油情报周刊》所预测的,当前油市正在进入“永久性失稳状态”,这将给亚洲很多进口国和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

从中长期看,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也可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在“后巴黎协定时代”,欧洲国家加速从“油气时代”向“可再生能源时代”转型,但美国由于国内拥有大量廉价油气资源,从目前看该国将长期处于“油气时代”。

根据EIA新近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2019》,到2050年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主体能源并贡献绝大部分碳排放,届时美国碳排放预计仅比目前降低约4%(欧洲一些国家碳排放预计将下降80%以上),这对全球碳减排进程来说似乎不是一个好消息。

作者:林益楷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