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广东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出炉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60.5GW

2020-05-21 17:35
元一能源
关注

三、重点任务

(一)有序推动新能源开发。凸显资源禀赋,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适应环境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陆上风电;发挥平价优势,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以丙烷脱氢和清洁能源制氢为基础开展多元制氢,扩大氢能利用规模;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建设,开展生物天然气开发;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综合开发利用地热能、海洋能;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和开发试验。

(二)大力提升制造业水平。发展大容量、抗台风、智能化风机整机以及轴承、叶片、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和配套设备制造;发展高效薄膜电池、光伏逆变器、高性能平板集热器和高效晶硅电池、薄膜电池成套生产设备;加快推动氢燃料电池高性能电堆国产化,发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分布式发电成套装备,突破碳纸、催化剂、高压储氢制氢设备等关键材料和设备;推进国产化核电装备技术研发制造;推动智能电网、储能相关设备制造。

(三)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政府主导,整合资源,攻克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难题;以企业为主体,对准系统集成、硬核技术、关键材料、精密工艺等方面存在的应用短板,实施联合攻关。

专栏1 技术攻关领域

核电。重点推进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示范运行、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究工作,推进海上小堆和铅基快堆关键技术研究,实现核能综合利用,包括海水淡化、制氢、余热再利用,核能与风、光等间歇能源耦合。提前布局低温超导、超强磁能、超高温材料等核心技术领域。

风电。重点开展低风速、大容量、抗台风、防盐雾风电机组技术攻关,加强风机主轴承国产化研发,提升风机叶型工艺设计、碳纤维材料制造能力,推进风电机组一体化集成设计、深远海远距离输电技术、漂浮式等新型风机基础等领域研发和示范。

光伏。加强单晶电池PERC技术、CdTe等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电池技术、薄膜电池集成应用技术(BIPV)以及逆变器、智能组件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加强核心工艺设备的自主研制和生产。探索等离激元效应对光能新利用的技术。

氢能。开展低温和高温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攻关,加快新一代碳板、金属板氢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催化剂和碳纸、高压储罐等技术研发。

生物质能。加强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2代先进生物燃料技术攻关,推动清洁焚烧、二噁英控制、中高温发酵、干式厌氧发酵、沼气提纯提质、天然气生产等关键技术和相关设备的研发。

智能电网。重点攻关智能电网核心材料及元器件,突破智能电网重大装备,建设电力大数据平台、能源区块链平台系统,加强人工智能与电力融合、能源工业互联网、电力全域物联网、电力通信、电力网络安全等装备及系统研制。

储能。加快推动高功率密度、高转化效率、长寿命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强低成本、高安全性储能系统方案设计、设备集成、试验检测、运营运维、梯次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探索液流电池储能、电化学型超级电容、飞轮储能技术和混合储能方式推广应用。

充电桩。重点推动电动汽车充放电双向互动V2G关键技术、有序充放电管理系统设计、动力电池快速充放电设备、智能大功率充放电桩、V2G车桩间通讯设备、车辆移动终端能量管理通讯设备、智能V2G调度系统、无线充放电设备等研发,推进充电设施标准化。

地热能。加强中高温地热资源(水热、干热)勘查技术的攻关,支持地热钻井装备、地球物理探查装备的研发。

(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效应,引导支持上下游企业对接配套行业龙头企业集约集聚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形态,打造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专栏2 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

核电。广州重点发展三代核电装备制造,四代核电、核聚变装置设计研发与先进制造;深圳、阳江、东莞重点发展核电运行维护、先进燃料研制、核材料研发与检测、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等产业;惠州、湛江重点发展核电工程施工调试、核能综合利用等产业。

风电。重点建设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加快推进中山风电研发基地和粤东海上风电海工、运维、科研及整机组装基地。

光伏。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重点建设光伏生产设备、辅料、逆变器和高效PERC电池生产基地。

氢能。推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园、广州开发区、佛山南海高新区等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建立广深高温燃料电池及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建立广州、佛山、东莞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惠州、茂名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

生物质能。依托广州、深圳、佛山,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先进制造业产业建设,扩大生物质能应用,带动相关设备研发制造。

智能电网。依托广州、深圳、珠海,重点发展电力专用芯片、智能传感、通信与物联、智能终端、电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电力融合、智能输变配工程集成、智慧能源等产业。

(五)加快能源新基建。稳步实施广东电网目标网架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推进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网络建设,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并满足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要求的全省智能化电网。推进人工智能与电力领域深度融合,扩大输电线路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提高全省电网输、变、配、用电侧的智能化水平。稳步推进加氢站、氢油电综合能源补给站和液氢站建设,初步建成与氢能应用相适应的供氢网络。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充电设施布局,提高充电设施技术质量,强化充电保障能力,推进充电网络互联互通。

(六)促进新能源综合应用。在各类园区、乡村等推进可再生能源及其他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支持发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分布式光伏,大力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和微电网系统建设,加快电网侧、发电侧和用户侧的储能技术推广运用。推进可再生能源在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地热能与集中供热、制冷、燃机发电等方面的应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