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碳中和、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哪几个要点?

2021-05-27 17:36
元一能源
关注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目标,我国多地积极行动,制定相关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这些地区的“碳中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多涉及以下几个要点:

多地已出台相关规划 “碳中和、碳达峰”行动方案要点解析

科学制定双碳目标核心指标 转变发展观念

在具体阶段性目标方面,设定碳达峰、低碳发展、趋零排放、碳中和四个阶段,围绕这四个阶段,再细化到每个五年计划的阶段目标,并分解落实为各地方政府、部门、园区、企业、家庭的碳排放责任。在具体指标设定方面,不仅有与节能减排降碳直接相关的指标,还有与碳排放降低倒逼而来的相关指标,如新兴产业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指标。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充分认识降低碳排放的重大意义。重新审视城市规划思路,将节能减排降碳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条件和奋斗目标。重新审视现有产业体系,彻底摆脱粗放式、高能耗的发展模式。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培育绿色、健康、安全消费习惯。

推进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协同管理

将降低碳排放提升到和污染防治一样的战略高度,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统筹推进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协同治理,开展城市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协同管理评估,努力实现碳达峰和空气质量“双达标”。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 推进新兴产业培育

有效降低碳排放,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研究出台“两高”投资负面清单,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高碳行业节能降碳改造,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绿色低碳产业

以高碳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省市,要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培育,逐步降低对高碳产业依赖,推动建立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全新产业体系。

推进能源结构转型 加快能源技术创新

加快推进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尽快将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至20%及以上,有条件的城市要力争在2030年力争达到30%甚至40%以上。加快推进电力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淘汰一小部分老旧的、高污染和低效燃煤电厂。同时,尽快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建立健全用能预算等管理制度,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

加快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大力发展水电,安全高效推进沿海核电建设。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科学设定煤电达峰目标,推动煤电更多承担系统调节功能。

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进大容量高电压风电机组、光伏逆变器创新突破,加快大容量、高密度、高安全、低成本储能装置研制。以电为中心,推动风光水火储多能融合互补、电气冷热多元聚合互动,提高整体能效。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电能替代。

积极推动综合能源服务 构建智慧能源体系

以工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等为重点,加快推动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推进清洁智慧用能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微网、储能、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需求侧响应等智慧高效用能模式,积极拓展用能诊断、能效提升、多能供应等综合能源服务,推动工业、交通、建筑等用能场景的智慧化和绿色化提升,助力提升全社会终端用能效率。

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储能等规划建设和推广应用,鼓励相关单位积极探索5G、充电桩、数据中心、分布式光伏、储能等多功能综合一体站建设。

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在能源资源富集区、产业园区等地区,因地制宜建设“源网储+冶金/化工/建材”“源网储+大数据中心”等新产业,“余热余压等能源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等能源一体化综合利用工程,推动电、热、冷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

打造能源数字经济平台,全面接入煤、油、气、电等能源数据,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支持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绿证交易、绿色金融等新业务,推动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构建智慧能源体系。

加快实施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

全面实施新建建筑绿色设计,将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纳入工程建设强制规范。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等级,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发展,有条件的省市可率先实现零能耗和零碳建筑。

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实施节能和绿色化改造,提升存量建筑的运行能效。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推动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积极推广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效公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发展

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导向,加快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产业循环耦合。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动重点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

加快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科技攻关项目,大力发展生物碳汇、森林碳汇、CCUS等各种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加快研发和储备零碳排放生产、储能、氢能等替代能源等一批重大战略技术。

支持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力量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财政资金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市场导向明确的绿色技术创新项目。

强化政策引导 加快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

尽快完善碳减排相关制度和政策体系,如加快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深入开展碳排放报告核查、配额分配和能力建设等工作。将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中和”促进法等政策,引导碳减排。

加快建立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碳披露制度,鼓励企业进行自愿性碳信息披露。鼓励企业将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纳入企业年度环境报告、企业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提高企业碳排放和碳资产管理意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要率先公布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和控排行动措施。

同时,积极探索对二氧化碳排放开征碳税,设立“碳税”新税种或在现有的环境保护税中新设置“二氧化碳”税目,明确征收范围和征税环节,实行低税率起步、分步动态调整、保持宏观税负稳定。同时,做好碳税与碳交易等政策之间的协调,实现二者在调控力度上的大体一致。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