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节能策略探讨研究

2014-04-09 00:03
老猫
关注

  引言

  快速城市化是我国现阶段乃至将来数十年城市发展的基本形态。然而,在其不断加速的发展过程中,因匮乏现代化的城市规划经验与方法,城市建设与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不协调,粗犷式的城市发展成为我国城市普遍状态。如此城市化将过度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并使城市区域原有的自然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同时城市中建筑群、人为热量排放以及不透水人工表面等多种因素对城市局地气候产生极大影响,如极端气候增多、城市高温、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围城、城市能源紧张等问题日益严重。众多大中型城市气温普遍升高,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水平则呈下降趋势,城市气候的恶化不仅阻碍我国快速健康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更危害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能源应用过程中大量废弃物、污染物、温室气体和热量排放是导致城市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在2009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一45%,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和谐发展成为我国新阶段发展的重点,而城市是三者的综合体。随着气候变化趋势逐步加剧,从城市规划学科的角度采取一定的节能策略,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三方和谐发展的良好途径。本文以哈尔滨为例,对近30年来气象数据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并从城市能源的角度寻找城市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而从规划角度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为寒冷地区针对城市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方法和策略提供指导。

  1、城市气候变化与城市能耗的关系

  城市气候是一种在城市作用下形成的区别于大区域背景气候的局地气候,因其与城市人类生存息息相关而倍受关注。城市气候与自然下垫面的物理特性差别很大。人工排热、污染物排放是城市局地气候的主要成因,而城市过量人工热和染污物排放的直接原因就是能源应用的低效、高污染。目前,我国城市出现大量反常天气和极端气候,如暴雨袭城、连续高温、大雾弥漫、逆温天增多等,同时空气污染在大中城市已然常态化,均与低效率、高污染的能源应用有直接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年能源消耗总量从1978年的57144万t标准煤上升至2011年的348002万t标准煤,历年普查结果如表1所示。能源消耗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剧增,重点体现在产业耗能、建筑耗能和交通耗能等方面,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t碳,目前建筑业在碳排放占的比重达到了40%~50%,远高于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的碳排放,并将成为未来20年社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增长源。伴随着城市局地区域内大量能源的消耗,所产生的热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等在城市区域的有限空间内大量积聚,进而使城市气候变化较背景气候的变化更为剧烈,并且其负面效应对城市发展和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表1 我国1978年一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统计表

  由任国玉等的研究可知,我国在20世纪后期的50年里气温升高了1.1℃,明显比全球或半球同期温增幅度大,并且从80年代开始平均增温速度加快,有从原来冬季温增向全年温增演变的趋势。这直接表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对环境气候产生影响。气温升高与我国年能源消费总量从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达3倍的增长相互支持,可知伴随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迅速增长,在带来社会经济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气候变化的加剧,可见能源问题是城市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解决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绿色低碳也是解决城市气候问题的关键环节。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