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常州学校污染事件暴露了土壤修复领域什么乱象?

2016-04-25 00:55
蓝林笑生
关注

  修复短平快

  资料显示,我国尚没有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也是1995制定的,不能适应当下的现实。同时,我国只有农业用地的环境质量标准,没有建设用地的环境质量标准。

  龚宇阳表示,在国外,修复之前都要有一个安全健康和重污染防护的管理方案,由第三方监理公司监督实施。

  制度缺失的同时,土壤修复的价格却非常昂贵,根据江苏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数据,2014年至2015年9月,我国土壤修复项目的平均造价高达5753万元。

  “一方面大家觉得有钱赚,另一方面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很简单,就是打个井、注点药,或者拿挖掘机挖出来、去处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因此近年来有大量企业进入土壤修复行业。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统计,2011年约有20多家企业从事土壤修复业务,2014年这一数字上升到500家左右,到2015年则增长至900家以上。

  我国土壤修复项目大多采用转移置换方式(将土壤挖走,换成新土),而置换下来的土壤有的并未真正修复,去向也鲜为人知。在此情况下,工程承包商可以在短工期、低投入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土壤修复”。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9月,土壤修复项目工期多于500天的仅占12.6%,200天以下的项目占比达到66.7%,普遍呈现“短工期”的特点。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循环经济处处长陆冬森表示,现在某些省份的农田治理项目投资动辄亩均上百万元,抛开治理效果和可持续性不谈,仅从投资强度看,若实行退耕还生态,按每年每亩补贴农民400元计算,一百万可补贴农民2500年。在治理绩效难测评、农民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该领域或将成为官商勾结的新高地。

  风险管控

  如何解决行业困境?在高胜达看来,“土十条”、土壤污染防治法,包括配套的标准、规范应尽快出台,才能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曾经透露,“土十条”文稿已经基本成熟,将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土十条”的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战役将正式揭幕,土壤修复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869亿元。

  不过,在3月1日的“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阳生表示,“土十条”主要是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想要加快这个行业发展还有一个过程,因为土壤修复行业的技术法规、标准、商业模式、融资模式及盈利模式等都不是很成熟。

  骆建华也表示,重要的是建立市场机制,包括收费机制、付费机制。场地修复的投资都是“天文数字”,全靠政府投资不现实,也不一定所有的污染土地都要马上治理。

  4月19日上午,在“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上,陈吉宁表示,土壤污染防治的思路与水和大气有很大不同,关键是风险管控,要先知道一块污染土壤对饮用水和空气有什么风险,然后通过改变土地用途消除这一风险。

  不管最后的调查结果如何,在业内人士看来,常外污染事件对行业来讲是个鞭策,为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让大家知道土壤修复不是简单的土石方工程。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