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海绵城市工程与LID技术应用解析

2016-06-03 10:48
默菲
关注

  将L ID和地下水补给作为防洪措施—这一理念在一项由中德两国合作设计的“城市地区可持续性水资源管理—防洪与地下水补给”①项目中得到了提升。通过28个雨量站所提供的1959~2000年的雨量数据,我们能够估算出北京市可能通过降雨获得的地下水补给量。假设降雨可以通过对道路、广场、屋顶等的铺装方式进行改造而得以收集和渗透,那么通过应用LID设计能够实现50%的渗透率。这意味着仅在北京市五环地区以内,每年就有63 000 000m3的雨水能够渗入地下。而2009年北京市的地下平均水位为地下24.07m,1980年时这一数据则为16.83m。

  其他节水及中水循环利用等措施可以阻止北京的地下水进一步枯竭,并在无需其他水源输入的情况下实现水资源再生。然而,这些措施显然需要北京市民转变自身的环保意识。北京市随后修订了相关水资源的规定,并建立起了相应的雨水收集标准。但是,近年来LID理念的后续应用整体上并不成功。我们对北京市很多开发用地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些项目显然没有遵照规定进行设计。实践证明:技术可行性本身并不能保证技术最终成功应用。我们需要建立监管委员会,以确保LID技术在个体开发项目中得以应用,并使其融入海绵城市整体战略之中。

  5 、结论与建议

  相较于传统的排水设计,高效的LID和海绵城市设计需要更加广博的知识,并与经验更丰富的规划相配合。这一点不但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反而往往被忽视。人们常常认为通过网络搜索、借助设计手册,或采用通用的计算工具就可以做出LID和海绵城市设计。错!专家已经证明,目前超过70%已付诸实践的LID理念都是错误的,还有25%的实践并非最优设计。

  规划的主要障碍包括法规不健全、管控不严格;不同法律和法规之间存在矛盾,监管程序和手段与现行法规脱节,无法保障每一个项目的LID设计都能融入海绵城市整体理念之中。

  虽然LID设计能够带来诸多益处,但目前还没有对其种种优势进行计算的通用方法。尽管在LID设计过程中可持续性经常被提及,但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方法能够验证一项设计的可持续性水平。而对于规划师而言,则需要同时具备景观规划与水文知识,特别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特有的土壤与气候条件,并在其设计中考虑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规划师应有能力对模型进行校准并运用,这样有助于他们测试设计的有效性。任何明智的项目设计方案都应具有弹性。而且在早期规划阶段,一定要对材料的选择、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可能性、施工资质、后期维护的需求与成本等方面予以全面考虑。

<上一页  1  2  3  4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