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超高排放标准下污水处理厂设计案例解析

2017-07-12 14:28
水墨黯月
关注

3.2.11粉炭投加间及臭氧发生器间

粉末活性炭最大设计投加量为30 mg/L,采用一体化制备投加装置,干式投加,通过水射器投加至机械混合池。臭氧最大设计投加量为16 mg/L,设臭氧发生器2套,不设备用,采用流量比例控制臭氧发生量和投加量。

3.2.12污泥处理系统

二期工程借鉴了一期工程的经验教训,采用了重力浓缩+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工艺作为污泥处理工艺。

本工程污泥干固量为9 227 kgDS/d,浓缩池进泥含水率为99.5%,脱水机进泥含水率为98%,脱水机出泥含水率为80%。

设置辐流式浓缩池2座,单池直径10 m,固体负荷为58.74 kgDS/(m2·d),每池上设中心传动栅耙污泥浓缩机1台,脱水机进泥采用污泥螺杆泵,设置3台(2用1备),单泵流量30 m3/h, 扬程25 m。

污泥脱水机房内设带式浓缩脱水机2台,单台能力30m3/h。配套设备包括冲洗水泵、空压机、絮凝剂制备装置、加药螺杆泵及螺旋输送机等。

3.2.13除臭设计

采用全流程除臭工艺。除臭系统由微生物培养系统和除臭污泥投加系统组成。微生物培养系统由微生物培养箱、生物填料和供气系统组成,培养箱内安装AB组合填料,培养箱供气管道就近接自生物池曝气管道,溶解氧控制在0.15~0.5 mg/L。除臭污泥投加系统包括除臭污泥泵和污泥管道,除臭污泥投加量为生物池进水量的2%~6%,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适当调整。

生物培养箱布置在生物池的厌氧、缺氧段,空气由好氧段空气干管提供,除臭污泥回流泵设置在回流及剩余污泥泵站,除臭污泥通过管道回流至粗格栅前进水井。设除臭污泥回流泵2台(1用1备),单泵流量70m3/h,扬程12 m。

3.3工艺特点分析

(1)预处理段选择了粗格栅、进水提升泵站、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工艺,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从大块垃圾到颗粒粒径为数毫米的悬浮物。

(2)二级生物处理工艺采用了具有深度除磷脱氮功能的五段Bardenpho工艺,并对该工艺进行了如下改良设计:①在厌氧区前增设预缺氧区,按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后缺氧区-好氧区的顺序布置各池体,回流污泥进入预缺氧区,从而消除了硝酸盐对生物除磷的不利影响;②采用多点进水:在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后缺氧区均设置了进水点,方便根据进水水质灵活调整进水点和各点进水量,从而提高原水中碳源的利用率,降低外加碳源使用量,外加碳源投加点设置在后缺氧区前端;③采用多点混合液回流:在厌氧区和缺氧区设置了混合液内回流点,混合液自第一好氧区末端回流,可根据进水水质灵活调整回流点及回流量。

(3)深度处理工艺采用混凝+高密度沉淀池+超滤膜+臭氧工艺。该工艺集化学除磷、高效去除残余SS和COD、脱色、消毒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4)重力浓缩池的固体负荷选择了规范规定的上限[60 kgDS/(m2d)],既起到了预浓缩的作用又有调蓄来泥流量不均匀性的作用。

4、处理效果分析

4.1处理能力

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于2015年9月21日正式运行(之前经过了28天的调试),实际运行中未投加粉末活性炭。

blob.png

2016年该厂二期工程处理水量统计分析见表2,进水水质统计结果见表3。

blob.png

由表2、表3可以看出:实际处理水量已达到设计规模,进水各项水质指标与原设计值较为吻合,该厂的运行不存在所谓“大马拉小车”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