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刘雅鸣: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气象智慧

2017-12-28 16:38
开源节能
关注

记者:《意见》在五大任务中特别提到夯实气象业务基础的问题,对于气象部门来说这项任务的意义是什么?

刘雅鸣:气象服务生态系统保护、绿色发展、大气环境治理,以及依法履职等四个任务离不开现代气象业务,与此同时重点任务的实施过程也会进一步夯实气象业务基础,推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气象业务发展,气象服务工作才会更坚实有力。一方面通过制修订生态文明数据资源管理、生态系统气象监测评估、环境气象服务、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的业务规范和标准,各项工作才能在统一“标尺”下进行;加快研发气象灾害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农业气象灾害影响与防御技术、城市气象灾害影响与防御技术,在生态气象灾害监测防御才更加有效。

另一方面,这些工作也都以需求为导向促进了生态气象相关业务的提升。因此,我们将继续通过健全集约高效的服务体系,构建规范标准的业务体系,共享生态气象大数据应用,推进业务技术的科技创新,推进业务技术的科技创新,带动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离不开各部门间的密切合作。气象部门将如何加强共融共建?

刘雅鸣: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公益事业,积极与各部门合作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我们将加强部门间政策、法规、规划上的衔接,促进部门间数据、技术、能力的共享。围绕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急需的技术支持,合作开发共建综合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促进生态环境大数据融合应用,共建生态环境灾害早期预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

此外,我们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团队在科研和众创领域的合作。一方面,汇聚国际国内科技资源形成科技攻关合力,深化科研业务紧密结合的协同攻关机制,推进国际科技协作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创新团队、“产学研”协作平台等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推动跨行业数据共享,推动气象数据与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数据的融合,大力推动气象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实现从“数据服务”到“资源服务”的升级,提升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服务水平。建立气象服务众创平台,引导企业、社会机构入住创新平台,吸引多领域专业团队参与气象数据挖掘和气象服务产品研发。

记者:保护生态人人有责,在向公众传递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形成公众合力方面,气象部门是怎样考虑的?

刘雅鸣:科普宣传工作是引导舆论、凝聚共识的重要手段。我们已经通过加强生态文明重大专题组织策划,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气象宣传科普品牌等举措,传导信息、引发关注,向全社会发起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号召。特别是,利用“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技周”等重大活动节点,向社会传递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知识;品牌活动“绿镜头?发现中国”系列采访活动已在全社会形成一定影响;制作的《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多语种电视宣传片及画册连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会场播放和散发;《厄尔尼诺》等科普视频得到汪洋副总理肯定和社会各界好评。以后,我们将继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专题的舆论引导,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常态化、业务化、品牌化,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分层次、宽领域、多手段的科普宣传。

记者:您认为气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能实现怎样的效果?气象部门还需要做好组织保障工作?

刘雅鸣:通过这些努力,相信气象部门可以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有益影响。我们会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气象监测体系布局,让气象服务生态系统保护更加有效,使气候资源在绿色发展的作用更加显著,大气污染预警防治更加有效,基本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条件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业务化建设,持续提升气象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作用,显著提高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使得气象保障服务供给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适应。

对于气象部门来说,需要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强化。《意见》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纳入到服务体制改革、业务体制改革和业务布局调整中。鼓励各地各单位因地制宜,及早谋划,对接地方需求,先行先试,大力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试点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