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合同能源管理实战专论

2012-03-14 10:20
木中君
关注

  高速发展的产业和低速发展的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外延片从几年前供不应求的局面,迅速地在近二年变成了供过于求。缺乏终端市场,就没有上游产品的销售热点。怎样去拓展占领市场,正是业内人士天天在思考的问题。但由于价格一时降不下来,老百姓买不起,商家由于一次性投资太大,宁可继续采用传统的节能灯。因此可见在未来几年,led的国内销售仍然不容乐观。这是消费者的心理状态,led灯具价格一天不接近节能灯,价格就决定了市场接受与否。国家在民用灯的政策上开始有了补贴,但幅度很小,远远不能满足价格差缩小的要求。白炽灯的限制政策其实与led灯具隔了整整一代,led的竞争对手和淘态对象并非白炽灯,白炽灯早已被节能灯淘态了8-9成以上了,led的市场主要对手是节能灯以及第二、三代的灯具,类似金卤灯、高压钠灯等等、而绝不是白炽灯。

  老百姓对耐用家电的心态是这样的:同样亮度的灯具,如果要花几倍的价格去购买节能可以再低一半的灯具,那还不如保持原状。商家的心态是这样的:开一个店铺或卖场,需要投入的资金方方面面太多了,能省则省。Led灯具是节能,但如果在照明投入的预算需要30万元的话,商家是绝不会拿出120万去购买led灯具的。

  Led的业内人士对于市场的缓慢进展怨天怨地,其实你只要问一下自己,你自己家里和你的亲朋好友有购买了led灯去更换了节能灯了吗?(自己生产的顺便更换的不算)。

  综合以上的行业分析,国内led行业发展严格来说是越来越趋向于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样的局面在未来几年将愈演愈烈。严峻的市场将摆在企业领导面前的已经不是技术和资金,而是市场。

  市场将决定一个行业的兴衰。供应商要顺应消费者的心态,解开终端用户的心结,才有可能找到突破点。在“的确节能”和“价位高企”的矛盾结上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用什么办法去解开这个心结?用什么钥匙去开这个锁?那就是日益深入人心的:EMC 商业模式。

  三. EMC 通俗演译

  1.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专业的EMC节能服务公司全资向用户供给照明改造或新装的led灯具,并负责未来数年的维护保养,双方将在节约的电费中分享成果,而用户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

  2. 用户得到多少好处?

  (1) 不花一分钱新装或改造了整个经营场所的照明

  (2) 在节能减排的课题上,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政府下达的指标,应该作为当届领导层的一大政绩

  (3) 在未来几年(合同期内)用户不需要在照明环节上出任何维护保养和更换的费用,甚至连维护人员都可以大大减少。

  (4) 根据双方的合同条款,用户还可以分享到部分节能的费用。

  (5) 总结:在没有支出的情况下,以节能来增加收入,及减少维护费用。

  3. 服务公司的效益:

  (1) 为国为民为全人类做了节能减排的好事(大道理)

  (2) 促进了led全面取代上一代灯具的进程,带动了行业发展和市场拓展

  (3) 如果本身又是生产企业,增加了产品销售渠道。

  (4) 产生了产品和金融利润。

  四. 国家提供全面的支持:

  在节能减排成为国策的环境下,对于节能服务公司向用户提供免付款的节能服务项目,国家制订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奖励办法,包括:

  (1) 对节能服务公司,凡经营节能服务项目,一律三免税:免营业税,免增值税,免所得税,

  这项免税条例,对任何经营性的公司而言,支持的力度可以说是罕见的。

  (2) 节能项目的首年所减少的能耗,可以申请地方或国家补贴,此项补贴的计算是以折合为标准煤的数额来核算的。

  (3) 节能项目的前后测试费用,可以申请补贴。

  在发达城市,大多数地区在发改委的领导下,成立了比较专业的节能服务指导委员会,有关企业可以向该部门咨询及得到相关政策的辅导。

  当然,需要得到以上所有国家或地方扶持政策的单位,需要在当地或国家发改委做企业的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的注册备案,目前国家级的备案已经登记和发布到了第四批,据悉暂时不接受新的注册备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