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脱硫脱硝企业扶摇直上 东方电气为何沉没

2013-08-15 08:47
野明月
关注

  即使在此测算基础上再打些折扣(新建增速、改造比率或有不同),一大块蛋糕正在形成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东方锅炉这一曾经的先行者,为何在市场上升之际悄无声息了呢?是东方锅炉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不重视(甚至主动放弃)这块市场了吗?

  “早在2003年,我们就制定了‘3+X’的战略,其中‘环保(电站烟气脱硫脱硝等)’就是三大主业之一。”2011年4月,曾任东方锅炉董事长的李太顺在接受采访时说;这表明东方锅炉对环保业务还是情有独钟的,“那时我就觉得,地球已经被人类糟蹋得不成样子了,电厂污染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锅炉烟囱排放出去的,我们得想办法搞环保。”

  而其退市前(2007年,东方电气整体上市)的年报数据也显示,2004年,东方锅炉承接脱硫装置订单2.69亿元;2005年2月,签订了广东恒运电厂2×300MW机组烟气脱硝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成为国内首家承接电站锅炉烟气脱硝工程的厂家;同年,与德国公司合作成立专业生产脱硝催化剂的合资企业,并提出“保持脱硝业务领先、脱硫业务进入全国前三”的目标。看来,东方锅炉并未主动放弃这块业务。

  这就愈加让人好奇:既然管理层重视,又有技术、客户基础等天然优势,它为何没能发展成此领域的“第一品牌”呢?是战略执行中出了什么问题吗?

  为方便分析,记者选取龙净环保作为对标企业。龙净是当前环保领域较为公认的领军企业之一,2012年销售收入为42.4亿元,今年有望突破50亿元。站在2003年的静止时点上,龙净环保并不比东方锅炉更具明显优势;那时,它还只有电除尘一项主营业务,销售收入不足6亿元,正试图打入脱硫市场以培育新的增长点。不同的是,龙净环保较早地实现了规划目标,2006年,脱硫板块贡献了31%的总收入,也支撑了其当年173%的净利润增长。2007年,龙净又开始布局脱硝业务,并于次年借宝钢烧结机项目顺利推进。

  “凡是花钱的事儿都涉及战略决策,花钱越多的事儿对企业影响越大。”在一次闲聊中,某企业家曾用这句非常通俗的话表达了自己对战略的理解。初听之下,笔者并不以为意,但日后细细琢磨,还真有些道理。

  2007年,东方电气整体上市,东方锅炉终止独立上市。此后,虽然东方电气历年年报对“环保”一词也屡有提及,但似乎也只是“提及”而已。这也不奇怪,毕竟,在东方电气的战略规划及数百亿元的销售收入中,唱“重头戏”的自然是“发电设备”主业。(事实上,它在这块的布局的确不错,火、水、风、核等“多电并举”,应有尽有。)这从其近年来的大笔投资中,也不难看出。2008年和2009年,东方电气先后两次募集资金共63亿元,支持灾后重建;翻看其募投资金项目,基本集中于发电设备领域,对电站服务、脱硫脱硝等业务几无涉及。(22亿元用于东方汽轮机异地重建;约6亿元用于风电两个制造基地建设;约11.76亿元用于核电常规岛技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