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从“跳水冠军”到“节能人” 胡佳如何在节能服务市场做强做大?

2014-09-22 11:16
雷本祖
关注

 

  问:从你说到的融资困境,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合同能源管理是存在一些致命缺陷的?

  胡佳:模式本身没有缺陷,模式都是很完美的,但在具体操作中会有很多问题。比如整个社会缺乏信用平台支撑、金融体系支撑,还有就是诚信问题和违约问题。履约在中国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单单一纸合同的约束真的就够了吗?要知道,在合同能源管理中,轻资产公司是比客户要弱小得多的。

  我们去看欧美,美国的节能公司采用比较多的是节能量保证型,很多项目都是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牵头,再加上欧美国家在法律体系上和信用体系上非常完善,合同能源管理就可以运行得很好。我们国家现在也在不断推进,我们公司自身也在做金融平台,但这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所以对我们来讲,很重要的是做好前端的风险控制机制:哪些客户能做,哪些项目不能做。

  问: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你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还是持乐观态度?

  胡佳:当然乐观,不然我为什么还要做下去呢?一个企业在做事的过程中,不碰到挫折、不去迎面解决,那这个企业就没有生命力;一个人同样也是如此。在一个大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这个行业一定需要洗牌,一定需要淘汰,最后一定是大浪淘沙,淘出真正能够活下来的企业,这就是竞争机制。这种竞争机制下,企业才能真正意识到该怎么去做。

  问:但是,如果一些重要机制不健全,会不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无序竞争,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比如一些专业的企业可能生存不下来,而另一些纯粹靠低价策略的企业反而有生存空间。

  胡佳:我只能告诉你这就是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我看到一些公司死掉了、一些公司起来了、一些公司又重组了。我不知道我能走到哪一天,但我会持续往前走。很多企业生存不下来,说实话,我也感到很惋惜,但是,这就是市场的残酷性,它跟我们以前当运动员的比赛是一样的。站在奥运会的那个跳水台上,我只有六个一点七秒,没了就没了,这个机会没了就要等四年,这就是残酷性。市场跟赛场一模一样,甚至比赛场更残酷,因为市场不是一个封闭的体育馆,它的不确定因素要更多。

  但是你也要做下去,不可能说一拍手就全部抛下了。我是在一个竞争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深知这样的环境能够塑造出一批什么样的人。中国跳水队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团队之一,是“中国梦之队”,它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拿奥运冠军最多的队伍,有它成功的必然之处。我之前并没有职场经历,没有打过工,但我从中国跳水队的团队里学到很宝贵的管理经验,在一个高竞争性的环境中,很多东西是相同的。

  创业是条不归路,开始了就要一直走下去。这不关乎别的,不关乎行业环境,不要过于看重这些外在的东西。一个行业有危机的时候,有“危”就有“机”:机会在哪里?怎么转型升级?怎么不断调整?怎么迎合市场?怎么能从市场的需求来倒推、知道我应该提供哪些服务?我一直强调,产品不断的技术革新是基础,加强服务意识才是王道。

  问:柯美利的定位是一家“综合能源集成服务商+能源金融服务商”,你们可以提供哪些节能解决方案?相对同行,柯美利有什么竞争优势?

  胡佳:我们主要的方向还是在建筑节能,从最开始的LED照明系统延伸到建筑节能的其他服务链条:供配电系统、中央空调暖通系统、空气能热泵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等等。我们都知道未来能源行业的两大方向,一个是降低对石油石化能源的依赖,即发展电动汽车;另一个就是分布式能源,分布式主要的应用一个是光伏太阳能,另一个就是“热电冷”三联供——它们都离不开建筑。我们还做了一个能源基金,用来解决节能服务公司在投资重资产过程中负债率过高、现金流短缺的问题。这个金融平台,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搭起来,不仅给我们自己服务,同时也给市场上有需要的公司服务,所以在融资上,我们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在技术服务链条上,我们有自主的技术研发团队,还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能源所的专家都有外部合作,还会一些院士给我们做顾问,以此支撑现有节能项目的技术服务。

  问:你们如何说服客户进行节能和能效管理?这个说服的过程是否困难?

  胡佳:这四年时间我见的最多的就是客户,从老板到管理层再到下面的工程部门,甚至物业管理,我每天都在见不同的客户,对客户的所有诉求都很了解。我们给客户做“百问百答”的机制,让客户提问题,我们来提供解决办法。客户的需求无非就是几点:第一,你怎么给我计量;第二,对效果的疑问,是否能够真的达到节能量;第三,你是用什么产品、什么设备;第四,如何进行分成……客户问得越多,对你越有好处。客户问得越细,你越能解决他心中的疑问、满足他的需求,代表你的机会越大。

  我从来不认为,应对客户的质疑是一件“困难”的事,千万不要怕这是困难,这恰恰是好的。一个服务型的公司最强调的就是沟通,你是否善于沟通,你是否能够解答客户心中的疑问,这才是服务的第一个链条。技术、融资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服务”,你能不能与客户站在同一边、为客户创造利益?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