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关于“毒跑道”事件的最后几个真相

2016-06-30 11:19
姚看江湖
关注

  国标出台本身就一波三折。事实上,2011年版国标的起草工作,早在2004年就已启动。而耗时七年,正是因为“标准太严,争论很大,大多数企业都无法达到。”师建华说。

  2011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和《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两部标准分别从体育和环保角度,对塑胶跑道产品进行了规定,后者通常被业内称为“国标”。

  2011年版国标是在1993年的版本上修订而成,首次增加了对产品的环保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规定了塑胶跑道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总和、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重金属铅、镉、铬、汞等毒害物质的最高限量。

  师建华表示,参与标准起草的,除了几家龙头企业,还包括化工专家和检测机构。起草时,团队查阅了各国塑胶跑道的标准,发现“有物理性能方面的要求,但没有环保方面要求”。

  无奈之下,起草者参考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黏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中对有害物质的限定指标,草拟出了2011年版国标的指标。

  旷日持久的争论就此开始。“室外场地的检测数据,怎么能套用室内的标准?这太严格了!”一些生产商在碰面时抱怨。

  多方利益博弈之下,国标最终被迫做出让步。参与标准制定的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陈建定透露,最终颁布的标准中,删除了报批稿中关于有机溶剂的限量,而对苯类溶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限量也作了放宽调整。

  “这确实导致后来厂商在铺设塑胶面层时,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甚至使用毒性臭味溶剂。”在一篇名为《我们如何才能远离“塑胶毒跑道”》的文章中,陈建定写道。

  “国标原本按强制性标准编制,但最后上报时,还是维持了1993年版的推荐性标准。”国标第一起草人郭龙表示。原因是,国家现有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针对跑道有害物质的规定,不具备强制条件。

  不过,考虑到甲乙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对跑道质量会有明确要求,因此,“如果使用了国标,那么它对甲乙双方都具有强制性。”

  不低于国际标准的国标

  跑道之殇背后,是全国运动场地更新换代的大背景。随着国家对教育产业的投入,大量资金涌入校园,塑胶跑道早已成为很多学校的标配。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塑胶跑道同样是美国中小学的绝对主流。广州同欣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同欣)副总裁、化学博士陈晨留美十年。在他印象中,除了低幼儿童玩耍的操场会采用软木屑,“沥青跑道占比不到10%”。

  几年前,陈晨参加了美国高中以下级别学校运动场地的会议。光那一年,作为业内的初来乍到者,广州同欣在美国就卖出了10条跑道。

  “不过,无论是美标、欧标还是国际田联的标准,对于塑胶跑道的化学性能并没有太多规定。”陈晨发现。

  查阅资料发现,国际运动表面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 Surface, ISSS)推荐认可的美国《人造表面跑道标准》,只规定了跑道的厚度、摩擦、排水、拉伸强度等技术要求,并未涉及安全和环保标准。德国的《运动场地-第6部分:合成表面》,也未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要求。日本的《特殊化学品的环境释放和优化管理》,同样没有塑胶跑道原料的规定,只是禁止在儿童塑胶制品中使用各类有毒邻苯类增塑剂。

  去年9月,“问题跑道”事件发生后,陈晨曾与国际田联的技术官员探讨过这一问题:“通过国际田联产品认证的塑胶跑道,通常被认为是靠谱的产品。但你们对化学性能并没有规定,不怕通过认证的公司出现问题吗?”

  “作为协会,国际田联更关注竞技层面的物理指标。塑胶跑道的环保性能,应由各国制定相应规定,我们不便干预。”对方回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