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访谈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曾5年利润增长22倍

2013-06-08 15:16
Radow
关注

  打造全球化企业始终是刘晓光追求的梦想

  谈及国际化,当年首创置业在境外上市,只是首创集团整体战略中先行一步的小试牛刀,而谋求首创集团整体合资、上市,才是该集团管理团队的梦想。

  2004年,首创集团希望改变单一的国有体制,尝试引进美国的黑石、KKR等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以实现集团的国际私募,此次私募的金额更是高达人民币上百亿。首创集团谋求境外整体上市的思路属中国“首创”,但难度之大也可想而知。

  黑石是全世界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也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而KKR是国际金融史上最成功的产业投资机构之一,也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尽管刘晓光在中国国内享有“资本运营高手”之称,但是,国际化的投资大鳄才是刘晓光心中学习的偶像,将首创集团打造成全球化的企业更是刘晓光的梦想。他认为,在国际体制下锤炼过的企业,才算是真正的企业。在他看来,首创集团这个国字号的企业与国际化还相隔好几万里路,而这一次却是首创集团“一步登天”的绝佳机会。

  可以想见,如果首创集团整体私募成功,无疑将为首创集团在产业投入上搭建一个更大、更强的资金平台,借助国际资本的力量,首创必定会得到快速发展。当然,引进战略投资者还不是唯一目的,当年首创集团谋划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建立风险机制,规范企业管理和企业结构,进而在海外上市,最终将首创集团打造成真正国际化、市场化的大型企业。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到2006年,首创集团整体私募的股权结构和交易方式均已设计完成,最后只剩下交易价格的谈判。然而,创新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资本创新尤难,国企的国际私募也不可能不与现有体制碰撞。首创集团原计划以几个上市公司净资产再加一倍的价格与国际投资者对价,但是,当时证监会新制定的政策却要求,上市公司资产对价必须是其市值的90%。首创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此时的股票市值高出净资产数倍,这样的价格让国际私募难以接受,首创集团整体国际化私募的计划也因此止于离成功仅有一步之遥的地方。

  那次失败,让刘晓光至今谈起仍颇感遗憾,他这样说:“当时如果我们谈成功了,那就是中国第一例特大型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合资重组,这意味着不同的市场、资金、体制机制融合在一起的首创集团将被重新塑造,脱胎换骨,成为国际化的投资型企业,首创集团的力量也会因此变得非常强大。”

  对于那两年间的筹划、奔走、挫折与辛酸,刘晓光并没有做更多的描述,只是用“不甘心”一词道出了他心中的郁结以及从头再来的决心。作为心中的梦想与希望,刘晓光表示,作为集团董事长,他还会继续推进首创集团的国际私募。“中国企业下一步应该朝这个方向前进,打破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界限,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企业股份结构中应包含有国有、民营、外资,甚至还有股民,这样就能形成更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可以使企业拥有更强大的约束力和动力机制。企业是一个经济细胞,是一个纳税主体,就应该按照国际经济规律来运行。”他很坚定地表示。

  尽管曾经失败,但是,首创集团从未间断过与国际巨头们交流与合作,并从很早就开始了它的资本连横,分层次、有选择地与世界级公司合资。说到首创集团的国际合作成果,刘晓光如数家珍:“一是我们最早与荷兰的ING合作成立了保险公司。二是与法国威立雅合资成立了水务公司。三是与新加坡GIC在地产上进行合资。四是与香港地铁公司合作打造北京地铁网络,北京地铁4号线、14号线就是我们与香港地铁合作的产物。五是与日本住友商社合作共同投资环保项目,包括水务、垃圾处理等。六是与摩根大通联手设立五亿美元的地产产业投资基金。七是与摩根大通共同投资成立一家大的投资银行。”

  在刘晓光看来,中国有好的市场,但是中国目前并没有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很多企业看上去很大,实际却很弱。针对这一问题,他认为,中国企业需要在体制上、机制上、观念上、国际市场上有所突破,需要有一个崭新的动力、约束机制,创造出能够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环境和条件,让企业在市场中培育出真正的细胞,融入全球一体化。“让中国产生出千千万万非常强大的企业,这是我的理想。”他说。

  为了这一理想,刘晓光始终没有放弃在自己能力与权限范围内的体制内创新,始终将眼睛盯住国际一流的大投资公司,并开展合作,以期能够学到真经。在与首创集团合资的国际公司中,不少都在世界五百强之列,ING是全球排名第十一的金融集团公司,拥有近160年的历史;GIC是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管理的资产超过几千亿美元;摩根大通更是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威立雅则是全球最大的三大水务集团之一,为世界100多个国家提供服务。与这些国际大公司合作,使首创集团获益颇丰。“这些国际大公司的实力都是从市场中摔打出来的,而我们是在被窝里养大的,二者有着很大的不同。另外,它们的资本积累也不是一年两年。所以,中国企业要达到它们那样的水平,估计还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中国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化企业还得靠改革,不改革的话一百年也没戏。”刘晓光这样说。

  刘晓光认为,国际大公司领先中国企业不只是二、三十年,可能是四、五十年,中国企业跟它们比都还是“小儿科”。他用兔子和骆驼比喻两者间的差距:“它们都是大骆驼,有驼峰,能经受风险,七天七夜不吃草也没事儿。而我们是兔子,几天不吃草就得饿死。中国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太大了,所以,我们必须向这些国际大公司学习,跟这样的国际大公司合作,其实是一种更高级的国际融资方式。”

  说到国际合作的目的,刘晓光非常坦诚:“我们就是要站在它们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利用国有资本来调动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加快首创集团国际化的进程。在吸引国际资本的同时,我们还要把它们的机制、理念、资金、人才组合方式都引进来,这对首创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首创集团未来战略规划中,加快首创集团国际化的进程,不仅仅是把国际资本吸引到中国境内,还包括到海外的投资。

  2012年,首创集团旗下的首创置业以不到中国国内相同位置二十分之一的地价款获得中法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经营权,以打造一个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配套服务的国际孵化器。该合作区位于法国中央大区安德尔省夏斗湖市的CBD区域,距巴黎22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项目总占地面积为780公顷。在这个合作区内,按照当地政府的承诺,企业可以享受法国和欧盟特许优惠政策。这个合作区的深远意义不仅意味着到此合作区发展的中国企业能有效避免贸易壁垒,将产品出口到欧洲,而且还可以让中国企业更好地与国际企业合作,更顺畅地将国外的先进理念、技术嫁接到自己的企业中。

  他认为,中国企业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并购行列中,并购境外资源类项目,收购境外品牌,并购境外的资产管理类公司,参与到发达国家腹地的国际一体化的竞争中,这样才能做强企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