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访谈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曾5年利润增长22倍

2013-06-08 15:16
Radow
关注

  最后的赘语

  刘晓光,让人最强烈感觉到的是思考的沉重与创新的能量。为了推进改革,首创集团做出了太多的第一,成为被中国企业争相效仿的典范,但是,每每被记者提及,刘晓光都几句了之,神情淡定。但是,每每说到中国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异,他便显得十分焦虑与不甘。他是我们见到的最清醒地知晓自己几斤几两的企业家,无好大喜功,也不夜郎自大。“还要继续改革,我们过去的商业模型可能是”失败-成功-失败-成功“,今天如果再不改,还有可能失败。”这是采访结束时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分量很重很重。

  点击首创集团

  首创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自1995年重组以来,首创集团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金融服务为核心主业,战略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清晰、品牌知名度较高、综合实力较强,是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综合投资控股公司,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连续多年跻身全国500强企业。

  2012年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96.92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润总额25.27亿元;实现净利润17.6亿元。

  刘晓光素描

  与许多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人一样,刘晓光的学业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中断了。那样的年代,或是上山下乡,或是到工厂当工人,或是入伍当兵,年轻人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选择。15岁那年,新疆的一场中苏之战让年轻的刘晓光带着保家卫国的信念,踏上了西去的列车,这一走就是五年。

  军队的生活很艰苦,那个年代也没有多少书可看,《法兰西内战》、《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之类的书是刘晓光的文化食粮,而他的最爱却是《资本论》,越是看不懂就越反复看。从中他开始知道什么是一把斧头能换两只羊,什么是商品转化为货币的惊险一跃,同时他也知道了欧洲,了解了世界,领悟了经济学。

  1975年,刘晓光复员回到北京,并被分配到了北京测绘仪器厂任车间主任。而1977年恢复高考的机遇,改变了刘晓光的命运。

  刘晓光从小就喜欢绘画,曾经梦想当个画家,就连考大学的时候都还在想着进美院。但他发现,中国还是很穷,应该学点儿经济,学点儿商业,为改变当时中国落后的局面做点儿事。然而,在备考的时候,刘晓光甚至不知道数字还有负的,从正负数到解析几何,六年的数学课程,他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考进北京商学院,攻读商业经济学专业,并于1982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刘晓光被分配到北京市计委商贸处。1982年至1995年期间,刘晓光历任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处长、委员、总经济师、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期间,他管过外汇、房地产,也做过配额。

  1994年,受北京市政府委派,时任北京市计委副主任的刘晓光主持了“ING北京投资基金”在香港的上市活动。当时,他穿着一身红都牌西服、一双旧皮鞋赴港,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冷遇。国际资本圈里的人看到他这身打扮戏称其为“大陆表叔”,并“警告”他,要想进入资本市场,这一身行头是万万不行的。心里不是滋味的他随即与同事们凑钱,买了一套新西装,并在别人挑剔的目光中换了衬衣、领带、皮鞋,最后一咬牙,又买了一块浪琴手表。这身行头显然不是出于虚荣和浮夸,是他刘晓光对资本的尊重以及征服资本市场的决心。就这样,初尝酸果的刘晓光开始走进了国际资本市场。

  1995年,刘晓光被组织派进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并参与了一个大烂摊子的集团重组。他以智慧与胆识,以金融杠杆推进了产业从亏到赢,从弱到强。我们都知道首创集团,但是恐怕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才是它的全名。这个全名凝聚着创业者的精神,而那个简称却积淀了开拓者的成功。

  刘晓光,现任首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创置业、首创股份董事长,新资本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员,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理事。

<上一页  1  2  3  4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