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常外“毒地”污染事件环评报告“存在严重瑕疵”?

2016-05-10 15:56
Minor昔年
关注

  具体的数据方面,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状况引用了《新北区三江口地块规划项目环境影响预评价报告》(2011年9月,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的相关监测数据和监测结论,引用报告中明确指出:“根据监测报告,土壤的 pH 值范围在 6.9~7.6 之间,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共监测了 194 种化合物,监测报告显示都在检出限以下;地下水 pH值为 6.9,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共监测了 194 种化合物,监测报告显示都在检出限以下。”

  估计刘教授是匆匆看了土壤、地下水监测数据结果表下的结论,却忽略了报告中提到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共监测了 194 种化合物,监测报告显示都在检出限以下”。环评单位在这方面也存在不足,“194种化合物”的措辞过于模糊,缺乏细节。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学校环评报告的现状监测除了声环境是现场实测外,其余都是引用的监测数据。而这些都是符合环评导则要求的。

  但是,在央视的报道中,提到了另一份环评检测结果,与这份学校建设方案环评报告结果有着天壤之别。在央视引用的这份常隆地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上(尚未在网络上搜到原文),这片地块土壤、地下水里以氯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污染物为主,萘、茚并芘等多环芳烃以及汞、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普遍超标严重。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氯苯,它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浓度超标达94799倍和78899倍,四氯化碳浓度超标也有22699倍,其它的二氯苯、三氯甲烷、二甲苯总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也有数千倍之多。超标几乎10万倍,这个数量级,可以说监测的就是化学物本身了。好比说食用油里勾兑了地沟油,一监测,分明整瓶都是地沟油嘛。也就是说,企业直接把污染物排到地下了。

  为什么两个距离不远的项目的环评报告的监测数据差别这么大呢?土壤的监测数据差异容易理解,因为污染物在土壤固体介质中不容易扩散;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差异,可能跟监测布点和深度、地质构造、地下水水文等情况有关,但无法排除监测造假的可能性。由于公开获得的资料较少,具体原因无法判断。

  四、那么这份环评就天衣无缝了?——环评报告应设专项分析外环境对学校的影响

  说了环评报告这么多好处,画风这里变一下。

  笔者认为该环评报告应当在引用《新北区三江口地块规划项目环境影响预评价报告》的相关内容和评价结论的基础上,设专项分析周边污染源特别是污染地块对学校的影响。笔者没有搜到该预评价报告。一般而言,预评价报告的信息量是很多的,预评价会给出污染地块用于商业用地的环境可行性结论。环评报告只引用了监测数据,这是不够的。环评报告周边污染源调查及影响分析章节用了4页,这也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应设置专项分析,详细介绍周边化工的历史遗留问题、新北区三江口地块规划及其预评价报告、污染地块修复工程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