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深度】土壤修复项目及市场进展趋势预测

2016-09-20 01:03
蓝林笑生
关注

  同时地方也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地方性政策法规,如福建于2015年9月出台《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湖北于2016年2月出台《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试点和项目近期明显变多,项目建设进度有所提高,对整个土壤修复行业是积极的信号。

  截止到目前,环保部门已在10个省份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并支持了38个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域开展综合防治示范。目前对试点成果的评估和梳理还在进行当中。此外,“土十条”中明确提出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分批实施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2020年底前完成。随着试点项目一步步落实,加上专项基金的支持,进一步开启了“十三五”期间的土壤修复市场。

  行业竞争加剧,监管日趋规范

  从业企业数量也从当初“从无到有”情形演变成了数量激增的阶段。2010年之前,全国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企业不超过20家,而其中真正具备专业能力的只有5家左右。截止2013年底,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掌握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00家。2014年全国已经有超过500家土壤修复相关企业,2015年全国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数量增长至900家以上,比2014年翻了将近一番。据最新统计,“土十条”出台后拥有土壤修复相关业务的企业数量已接近2000家。在如今土壤修复行业还处在探索阶段的大背景下,“僧多粥少”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并在未来很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行业洗牌,具有技术优势的大公司会脱颖而出。

  政府对土壤治理修复企业的监管也在逐步规范。在“土十条”中的“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部分中就提出“规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从业单位名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

  民间也衍生出相应的自律机制。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为响应“土十条”,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编制了《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从业单位推荐名录》。这种行业组织自律机制也是规范土壤治理修复产业和建立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此项公益性工作既帮助政府和业主甄别有实力、有业绩的从业单位,又帮助这些单位扩大知名度,扭转了土壤修复行业前期“劣币驱逐良币”的混乱局面,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和科学技术部官方媒体的重点关注报道。该名录中的各公司经自愿申请,经过了材料核实和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脱颖而出,现在已有三批共59家公司和103项治理业务榜上有名。

  从被推荐的公司业务项目上来看,超过30%集中在调查评估,而被推荐的方案设计和实施修复工程业务数量所占比例不足25%,并且集中在一些规模相对较大、营业收入较高的公司,例如建工环境、高能环境、永清环保。其中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规模和修复业务相关的营收位于业内龙头,该公司拥有修复项目90余个,项目分布在21个地区,总合同额近16亿元,完成修复的污染土壤量达400多万方,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京内80%以上,外埠50%以上。

  主要商业模式梳理

  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基本全部集中在工业污染场地领域,盈利模式多依赖政府。土壤修复付费模式也包括污染者付费,即“谁污染,谁付费”与受益者付费的“谁受益,谁买单”。目前我国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盈利模式:

  污染方付费模式“谁污染,谁付费”

  “土十条”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即污染方为治理责任人为土壤修复付费。同时也明确了责任主体发生变更时,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