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深度】土壤修复项目及市场进展趋势预测

2016-09-20 01:03
蓝林笑生
关注

  典型案例:南化公司搬迁地块土壤治理修复。南宁化工集团由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在2013年收到南宁市政府关于停产搬迁的通知,要求其位于南宁市南建路26号的厂区实施政策性停产和搬迁。2016年公司对搬迁地块进行修复并承担修复费用近2亿元。

  然而并非每一块受污染土地都能确认污染方且污染方有能力承担治污责任。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搬迁已久或已经倒闭,污染责任人难以认定或支付修复资金,这会导致一些受污染土地无法得到及时修复。

  受益者付费模式“谁受益,谁买单”

  部分具有商业用地价值的土地修复常常采取受益方付费模式,这种模式下土地修复费用通常房地产开发商或地方土地储备部门承担。

  典型案例一:武汉市原武汉药用玻璃厂(硚口)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政府在收储该地前没有进行过环评,并在2006年以约4亿元出让给三江航天,之后由于发生工人中毒事件该地于2010年被退回。之后3年共投入4亿元(其中包含1.2亿元的赔偿款修复成本和中央预算拨款0.56亿元)进行土壤修复,2014年解毒地块拍价达14.4亿元,远高于第一次拍卖地价加上土壤修复成本。

  典型案例二:苏州溶剂厂原址北区污染场地土壤治理项目。按照政策要求,苏州溶剂厂于2007年整体搬迁,该地块由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接管。长期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活动使得该地的土壤及地下水被污染,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出资2.59亿对污染土地进行修复。

  这种盈利模式较为成熟,负责土地修复的机构可以从修复后土地获益,因此可以使用该模式修复的土地有望率先得到治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土地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偷工减料致使修复不达标的情况,所以这种模式对监管有一定要求。

  财政直接出资或政府购买

  出于我国土壤修复的实际情况,大量受污染土壤已经无法找到污染责任人而治理土壤污染又缺乏良好的收益机制,所以治理只能依靠政府资金。

  典型案例:长沙市望城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整区承包服务项目。长沙市望城区农业和林业局由政府财政出资约7959万元对长沙市望城区指定区域进耕地修复。政府部门与企业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协议书》,企业按照政府所提要求负责受污染耕地的修复任务。

  财政出资回购方式(BT模式)

  部分金额较大的土地修复采取BT(建设-转移)模式。土壤修复公司通过投标方式取得项目并在建设期先行垫资对污染土地进行修复,项目完成验收后一段时间内政府向企业支付合同款回购修复场地。BT模式是一种缓解合同采购方资金压力的有效方式。

  典型案例:清水塘大湖BT项目。拥有国资背景的株洲循环经济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土壤修复企业签订项目合同,企业先行垫资完成清水塘大湖清淤,污水处理及含大量重金属的底泥处置回填等多项工作,项目完成后株洲循环经济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分批出资约9725万元对项目进行回购。

  PPP模式

  典型案例:“岳塘模式”。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中,明确将竹埠港作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七大重点区域之一。2014年1月,岳塘区政府和湘潭城乡建设发展集团合资成立的湘潭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永清环保大股东湖南永清投资集团共同出资1亿元组建“湘潭竹埠港生态环境治理投资有限公司”。该项目公司的设立开启了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的PPP模式,首创了以“土壤修复+土地流转”为核心的土壤修复开发转让模式,也被称为“岳塘模式”,也是七大重点治理区域的首个PPP项目。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已批准湘潭岳塘竹埠港地区为全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单位。竹埠港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的资金来源包括规模达4亿元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国家重金属污染治理一期项目的环保资金1亿元等。

  项目数量增长明显,规模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环境修复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从项目投资来看,仅2015年上半年我国在项目上的投资额已达到约16.5亿元,超出2013年全年市场投资总额。在“土十条”中,并未明确具体的投资规模,但根据公布的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预算达到90.89亿元,比2015年增长145.6%,如加上使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6亿元,预算数为96.89亿元。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等方面。

  土壤修复项目数量规模双增。根据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研究院数据库(JIEI Database)数据,2006年至2014年7月,全国环境修复项目逐年增加,特别是从2009年至今,环境修复项目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2013年我国公开招投标和签约的修复工程项目有28项,金额约15亿元;2014年土壤修复工程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同比上涨42.8%和13.3%。根据《2015中国土壤修复发展白皮书》,2015年全国土壤修复工程项目超过100个,合同签约额达到21.28亿元,比2014年的12.74亿元增长6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