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能走多远?

2013-09-12 00:02
Radow
关注

  因为筛选分厂直接决定着格力与哪些有资质的供货商合作,因此方祥健和他的同事们都没有名片,身份对外保密,车间也不允许参观。方祥健的另一特别之处是,只要发现与质量有关的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直接向董明珠汇报,这是董赋予他的特权。“董总总说,我们要用放大镜看待质量问题,要在萌芽状态把它消灭掉。为公司提出的售后零服务目标,做好保驾护航工作。”方祥健说。

  在格力电器有句名言:“对质量管理的仁慈就是对消费者的残忍。”格力电器在产品的设计、采购、生产、包装、运输以及安装、服务等全过程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出台了“总裁禁令”和“八严方针”,即对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工艺程序作了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对违反规定的员工采取最严厉的处罚方式,罚款甚至开除。

  此外,格力电器设有“质量监督队”,专门监督检查在各环节中的质量问题和违反禁令的管理人员,发现问题“格杀勿论”,甚至直接开除。为了让一线工人时时刻刻绷紧质量这根弦儿,格力还有一个著名的“放蛇行动”。就是在生产线上的某个环节故意加入一个有瑕疵的配件,看下面的质检程序能否发现。如果没发现,就要被处罚。

  产品质量要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一台普通空调,寿命为8-10年。而保守估计,使用格力空调在15年以上的老用户全国有10万人以上。“格力空调的质量,只有消费者说行才是真的行。”董明珠经常说。

  寂寞的“工业精神”

  真正深入了解格力的人会发现,格力的企业精神和理念不曾改变。董明珠说:“我想我是寂寞的,至少在中国的制冷工业界。我一直把踏踏实实做事的‘工业精神’作为格力的发展信条之一,但真正读懂其中含义的人又有多少?”

  董提出“工业精神”,始自10年前。那时的中国,房地产方兴未艾,众多企业秉承的是纯粹的“商业精神”。什么赚钱做什么,简单的利润标尺将企业推向了价格战、同质化、产能过剩的泥沼。而董明珠冷静思考后,果敢地在格力内部弘扬“工业精神”,即一方面要在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多干实事、少说空话、长期作战;另一方面更要关注消费者的根本需求,用企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董明珠表示:“在中国弘扬‘工业精神’,可以最大程度地把企业目光从单纯的商业交换吸引到创新领域,打破‘价格低廉—压价竞销—贸易摩擦—出口受限—资金短缺—提升产品结构受限’的怪圈,为中国创立世界领先的民族品牌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消费者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所在,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想着我们的消费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当2006年董明珠看到《亨利·福特自传》中这句话时颇有同感。100年前,福特因为执著的“工业精神”而成功地为美国进而全世界“装上了车轮子”——1913年福特汽车流水线诞生,汽车成本陡降60%;100年后,格力也在用自己的“工业精神”缔造“世界最大的空调帝国”。

  这也就不难理解,格力为什么一直强调“老老实实做产品”,加大力气注重科研投入;为什么在家电业大战中显得低调内敛,从不打价格战;为什么花巨资建销售渠道,与经销商们共存荣;为什么始终坚持专业化。“专业化道路,就是逼着自己走独木桥,没有回头路,要不你就掉下去,要不你就坚持走下去。”

  2012年3月,作为在全世界拥有2.5亿用户的世界第一空调企业,格力形象片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纽约时代广场又被称做“世界的十字路口”,格力电器此举意味着其在国际化道路上昂首前行。

  但工业之路注定艰辛。正如董明珠所说,为了实现百年企业的梦想,“也许需要三代以上格力人的努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